掃碼咨詢
薦 語
禪是佛教的修行方式,也是一種影響深遠的生活方式。
許多人對禪宗感興趣,卻從未深究:它從哪里來,怎樣在中國開花結果,現在發展得如何?
2006年春天,比爾·波特帶著他的問題來到中國,循著六位禪宗祖師的足跡,完成了一次心靈的朝圣。
這本充滿文化底蘊的行走筆記,超越了游記體例的局限,堪稱趣味橫生的禪宗入門書。
作 者 簡 介
[美]比爾·波特,美國當代著名的作家、翻譯家、漢學家。1970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人類學博士,機緣巧合之下學習中文,從此愛上中國文化。1972年赴臺灣一所寺廟修行,在那里過起了暮鼓晨鐘的隱居生活。1991年輾轉至香港某廣播電臺工作,并開始長期在中國大陸旅行,撰寫了大量介紹中國風土人情的書籍和游記,同時翻譯多部佛學經典和詩集,在歐美各國掀起了一股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。
精 華 解 讀
以下內容為《禪的行囊》一書精華解讀,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,歡迎分享,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。
目 錄
一、禪在中國
二、初祖達摩
三、二祖慧可
四、三祖僧璨
五、四祖道信
六、五祖弘忍
七、六祖惠能
八、禪宗公案
結語
禪始于宗教,但并未止步于此。本文所談種種證悟,是一種掙脫語言束縛、直指人心的交流方式,與信仰無關。劉長卿在詩中寫道:“溪花與禪意,相對亦忘言”;俞伯牙遇見鐘子期,并不多說一句,只以高山流水謝知音。類似于這樣的心領神會讓“不立文字”成為可能,禪也因此有了“欲辨已忘言”的美學價值。